目前分類:喪屍電影回顧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 1-1
<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>嘩鬼番生絕對是一套經典的喪尸電影,如以B級片的定義,它是經典中的經典.

文章標籤

行屍走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幸地看了<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 4>,一套2005年的作品.
最差的地方是演员的演技,水准是过份的业馀.

文章標籤

行屍走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活跳屍2是比第一集更cult的喪屍電影.
理論是片中出現的已不是喪屍,是人體殘支的組合體.

文章標籤

行屍走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re animator  

文章標籤

行屍走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resident evil 5
到了第五集,身为Fan不能不去电影院看,花了五十大元后是极之失望.

文章標籤

行屍走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awn of the dead
<活死人空間>是重拍1978年由George A. Romero的<生人勿近>,故事內容分別廷大的,可以當作兩個不同的故事看.當中有一同通點是電影中大部份時間也發生在shopping mail,為什麼導演有這樣的選擇?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.邏輯地思考,幸存者要為日常生活需要到商場補給,是合情合理.再想深一層,每天要在街上冒險去商場補給,到不如住在商場中更為方便,只要當中安全便可.但為什麼喪屍也要去商場?它們也要補給?也要買東西?有些人認為喪屍知道裡面有人,所以去那處.現實一點的想法是,如幸存者在晚上於商場開燈,或發出很大的聲音,或幸存者發出很大的體味去吸引喪屍,否則很難把全城的喪屍給引到商場.但如我們用符號學(Symbolic meaning)的角度分析,喪屍死後集中去商場可能是生前的不自主意式消費有關.商場只是一個地方,它的意義是消費,事實上我們好多時買回家的東西也不一定是有實質需要,好多時因為廣告及社群意識影響我們去消費,消費有時也像行屍走肉一樣.電影中的喪屍集中在商場可能是對現實中的消費文化的一種比喻.

文章標籤

行屍走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